斷章

看戶外公演的感覺果然很好,夏天午後雷陣雨後的晚上,在自由廣場席地而坐,和一群人一同引領等待,或許是因為午後的雷陣雨洗去了夏日的燥熱,這樣的晚上即使不吹冷氣也很涼,在廣場上擠滿了好幾千人,卻還是可以感受的夏夜的涼風陣陣吹來,這種感覺是種閒適與愜意。

《斷章》是由編舞奇才伍國所編,是個很有趣的舞蹈,裏面的動作很生活、基本,卻組合成很有趣的片段,音樂是很棒的德國音樂,時而俏皮時而浪漫,服 裝從一開始的只有一條內褲到最後的阿哥哥服裝,那種很大的鮮豔色塊的洋裝或是襯衫,配合舞者的舞蹈,深得我心。有一段一男一女的互動,只是簡單的動作,全 場無論男女老少,笑得很開心,果然,有時後溝通是不需要語言的。

後來Reder跟我說,之前他看《斷章》時,最後一幕是氣球綁在屁股上(我們現場看是汽球拿在手上),有一種跟著夢想起飛的感覺,聽他解釋後覺得這樣的endling與寓意真美。

在看的舞蹈的一開始,坐在我旁邊的男女朋友一直討論,這舞蹈是甚麼意思?現場又有多少人懂得它是甚麼意思?

或許我的文化素養不夠深厚,我並沒有辦法精準的道出它舞蹈要表達的深刻涵義或創作者的動機,所以我只好用最直覺的感官去感受它、去看它,我的視覺、 聽覺確實也被舞蹈的雀躍的氣氛與節奏所感染,很直覺地覺得他的動作很有趣(果然像李美國所說,動作不要怕丟臉,做到底就好看),至於寓意,一開始每個人總 是小碎步、低頭、手指轉圈圈,好像是我們在一群陌生人中得害怕、畏縮以及自我保護。當我們剛進入一個新環境時,所呈現的不都是這樣的姿態,舞蹈只是將它誇 張化而已。每一次群體跳舞的時候,總為有一個人突然跳脫群體的節奏,醒目地獨自舞一段,然後又一聲不響的融入群體,這讓我想起我們每一個群體中的個體,有 時的獨一無二、有時卻又在群體中難以區分,那種特別與不特別、獨立與整體,或許就是這樣糾纏著所有人。

不過,以上也只是我這個不太懂藝術也不太懂文化的人,淺薄的見解,這是它舞蹈的真正含意嗎?他是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嗎?我不知道也無法回答。這只是我看了這個表演後的一些想法。

我想起在美國逛一些現代美術館時,我總是很害怕自己學術修養不夠,看不懂那些藝術品,但是,越是接近那些當代藝術品,我越發現很多當代藝術家所要表 達的並不是一種技術、一個美或只是一個意義,他所要的是激發觀賞者的思考,每個人因為生活背景的不同,對於同樣一件藝術品有不同的詮釋,對於藝術品有不同 的反射、自省甚至領悟。原本它應該是甚麼,好像也沒麼重要,因為重要的是,你從它得到了些甚麼。


相關文章:
生存之間-看雲門舞集2《斷章》
「展演」-斷章
火災後第一場戶外公演 雲門與四萬觀眾感恩團聚
Blogged with the Flock Browser

0 意見:


 

Copyright 2006| Blogger Templates by GeckoandFly modified and converted to Blogger Beta by Blogcrowds.
No part of the content or the blog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.